大家总在说,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
这句话放在简历上一样可以。投递的简历千篇一律,合适的简历万里挑一。在求职过程中的,一份有灵魂的简历作用至关重要。
优秀的简历有律课寻,失败的简历的理由也是各有千秋。但常见的写简历时最常见的情况不外乎这两种,
其一是觉得自己没经历,不知道该怎么写,导致简历一片空白
其二是内容太长,有些求职者希望自己的简历上能够面面俱到,巴不得从出生在哪个医院,到昨天晚上吃了什么通通写在简历上,最后看着自己一份五六页纸的简历,信心满满的向目标岗位投递了,最终却没没有等来“意中人”的电话。
一般来说,简历可以分为3大板块内容:基础信息、个人经历、其他信息
◆◆个人信息◆◆
首先是个人信息,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基础信息跟教育信息两部分。
01 个人基础信息
顾名思义,个人基础信息指的是个人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身份证号码、联系方式、籍贯、家庭住址等在内的基础信息,有时候甚至会包括婚姻、信仰、职业、收入、生育情况等相对隐私的个人信息。
但是这么多信息,难道我们在写简历时通通要写上去嘛?当然不需要了,只写有用的即可。
除去部分岗位的要求外,不相干的信息都可以不用写,例如身高、体重、政治面貌,大部分招聘岗位对于这些信息并不看重。
但如果应聘的是前台、餐饮服务、导购方面的工作,在招聘信息中有特别提到身高方面的要求,那就需要写上。
总的来说,如果招聘信息没有特殊要求,写清联系方式及地址即可。
至于“联系电话”“邮箱”这样的字眼,也可以不用写,毕竟大家看到一串11位数的号码,以及“@XX.com”这样的格式,还是能一眼认出是什么。
02 教育信息
教育经历也是个人信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同样篇幅不宜过长,不建议超过3-4段。
对于那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教育经历,通常不建议写上去,初高中的经历参考价值有限,一般大学之前的教育经历都不需要写在简历上(如果最高学历只达到高中则写最高学历即可),通常在简历上写上本硕博的教育信息即可。如果是转行人员,可以考虑写上培训信息。
在教育信息中,如果你有其他选修的专业,同样可以写上去,如果你的就业意愿跟本专业不相干,跟辅修专业匹配度更高,可以考虑突出辅修专业。
例如:本专业读的是生物科学专业,有过科研方面的项目研究经历,同时辅修了金融专业,如果要找的是金融行业的工作,那简历上第二专业的教育经历,相比于本专业的教育经历与研究经历,都更加符合招聘要求,在简历上也建议优先突出。
• 毕业时间:
如果你还未毕业的学生,也许是今年7月毕业,在教育信息上的时间可以直接填写预测的毕业时间,不要写“至今”,因为“至今”没有任何信息量,HR会更想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。
• GPA:
平均学分绩点(Grade Point Average)。国内的GPA算法,可以说是五花八门,有标准算法(各科成绩的加权平均数再按比例换算成4分制),有简单粗暴的4分制算法(将国内百分制与国外的四分制进行了极大区间的一一对应),有比较主流的北大算法(GPA=4-3×(100-X)2 ÷ 1600 X是百分比的成绩(X不得大于100或小于60;X若小于60,GPA为0)),以及还有各个学校的独特算法,可以说是花样百出。
如果是应届生求职,建议GPA3.0以上都可以写,如未毕业的,写上当前已知GPA即可。这里有几个小tips推荐使用。如果你 GPA看起来不高,例如3.1/4.0,但可能这个分数在专业排名已经很靠前了,那你可以在后面用注明,高分的同学同样可以参考使用。
如果你的GPA分数不高,那不妨写上你的专业课程的绩点,但前提是这个专业课程跟工作岗位相关性比较高。以上两个小tips不论高低分的同学,都可以参考使用,如果真的GPA分数太低,那就不推荐写上去了,毕竟“家丑”不可外扬。
对于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,院校经历都不是重点,GPA完全可以不用写了。
• 院校荣誉:
有些同学会另外开设一栏单独写院校荣誉,但坦白说,如果你有实习经历、工作经历,应该重点突出工作方面的个人经历。院校荣誉只是一个加分项,并不是重点,建议放在教育信息中一起写,更加利于阅读。
可能你会获得很多很多的荣誉,即便如此,建议只要放含金量最高的那些就可以了,例如竞争激烈的奖学金、规模较大的比赛名次等,而那些相对不重要的奖项,就不用写了。
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,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,可以考虑不用写。
· 相关课程:
通常情况下,教育信息写清楚个人成绩(GPA)跟院校荣誉这两部分内容就已经足够了。招聘过程中,HR更看中的还是你的实习经历以及项目经历。
但对于那些跨专业的同学而言,因为所学的专业跟目标岗位匹配度较低,不妨考虑将你所学的部分课程写上去。
但前提是,只写那些跟目标岗位匹配度高的课程。
比如说,你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,但你更希望从事财务方面的工作,那不妨考虑将专业中的一些课程写在简历上,如企业会计学、基础会计、财政与税收等,跟财务关联性较高的课程。
这个小tips适用于那些跨专业求职、简历过于空白的同学,对于那些有丰富的实习经历以及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言,并不推荐使用。
◆◆个人经历◆◆
01 撰写流程
在写个人经历之前,首先做岗位分析,通过对岗位职责的分析,可以大致看出企业要找的什么样的雇员。
第一步:打开招聘网站
现在基本都是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招聘工作,市场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招聘网站,不同的招聘网站有不同的效果。
智联招聘、51job是综合性招聘平台,岗位齐全;58同城主推蓝领岗位;拉勾、Boss直聘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;猎聘网主要是中高端人员招聘;应届生求职网主打应届生岗位。此外还有很多垂直行业的招聘,如做外贸的福步论坛,旅游酒店行业的最佳东方等,以及众多地方类人才招聘网站。
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选择招聘网站,也可以考虑2-3个渠道组合投递。
第二步:查找你的目标岗位
可以通过搜索或者设置条件,来筛选你想了解的工作岗位。
第三步:提炼关键词
提炼关键词的作用就是指导自己写简历。
如果把个人能力比作调味品,写简历就像炒菜一样,食客说要甜一点,炒菜可以放红糖、白糖、冰糖、蜂蜜等。那些写的很冗长的简历,就像一盘又酸又甜又咸又辣的菜,什么都有,味道也许不差,但一定不符合食客的期望。
第四步:撰写简历
提炼了关键词之后,我们就尽可能的在简历上填写跟这些关键词有关的
经历。
招聘网站会识别你的简历内容,通常0亮点的简历,正常情况下招聘人员是不会点进去看的,因为完全是浪费时间,当然有些不以招聘为目的的人除外(包括并不限于招转培的培训公司、骗子类公司、类传销公司)
倒不如更简单一点,希望投递哪家公司,直接把这家公司的招聘要求复制到简历上去,不就完事了?HR收到简历一看,“哇,这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人才,跟我们招聘需求的内容一毛一样!!!”
但在我看来,优秀的简历至少符合3点:排版便于阅读、内容符合招聘需求、描述体现个人价值。
常说简历编辑可以参照STAR法,但对于大多数求职者来说可能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使用,下面我推荐另一个方法给大家,更加简洁易懂。
◆◆撰写方法◆◆
相对于STAR法,w+h+r公式高效且简单,精简了一些:
Who+How+result
简单版:
负责知乎号运营,通过发布回答,获得了7K的关注者,35K点赞
包装润色一下,就是这样:
负责个人知乎账号运营,筛选求职问题质量,建立答题数据库,通过创作优质回答,在求职、简历等话题累积发布50个优质回答,取得了7K+的关注者,35K+点赞,90K+收藏
看完这个描述,知道我做了啥吗?答:天天逛知乎,写回答。
那做这件事情的成果如何?答:50个回答、35K点赞、90K收藏。(这只是量化的结果而已,也可以改成累积发布30万字回答,800万阅读量)
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能够衡量的。有些关于简历的攻略会告诉你们,结果要数据化,其实这是一个不够准确的说法,因为有的工作确实很难用数据来定义,但是除了数据化外,还有可视化、可例证类型的量化。
对应届生而言,除了实习/工作经历外,还能写的经历有:比赛经历、项目研究经历、校园组织经历、志愿者类实践经历、教育经历、学习经历、生活经历。按照重要性顺序排列,什么都没得写,就考虑写生活经历。
对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来说,重点在于过往的工作经历。
◆◆排版技巧◆◆
技巧1:经历倒序
也许你会有很多很多的经历,如果要将经历都写上去,那应该优先写近期的经历,采用倒叙的顺序来写个人经历。
例如你有3份工作
A公司:2015.06-2016.01
B公司:2018.02-2019.01
C公司:2016.03-2018.01
那优先写在简历上的应该是最近的那份,也就是B公司(2018.02-2019.01)的经历,尽管它不是你的第一份工作,但是最近的工作表现是你目前能力最好的证明。
技巧2:重点加粗
如图所示,可以将公司信息加粗,有别于该份工作经历,看起来更有层次感,便于阅读,同时可以将简历中的关键词加粗,例如与刚要要求配对的词汇,或者是工作结果数据加粗,突出重点内容。
技巧3:关键词提炼
如果在一份工作内,有多样工作成果,一一写的话又太冗长了,而且内容重复度较高,那可以将关键词提炼并前置,以下就是关于简历个人经历内容撰写的方法及一些技巧,总结这段的知识点:
1、提炼招聘信息的关键词;
2、围绕关键词描写个人经历;
3、描写经历公式:What+How+Result(负责XX工作,采用/通过XX方法,取得XX结果)
4、个人经历采用倒序顺序来写,可以通过加粗/前置关键词的方法突出重点
3、其他信息
前2段内容,讲了简历的个人基础信息,个人经历,最后一部分将它称为其他信息,这个板块一般包含技能及相关证书的介绍,还有自我评价/自我介绍。
作为简历的另一个加分项,再撰写这部分内容之前,一定要明确一个目的,这是对个人能力的补充证明,如果不能够加深HR对你的印象,那干脆不写也罢,有的甚至不加分还留下了减分的印象。
◆◆技能及相关证书◆◆
技能跟证书可以算能力的客观证明了,而且有些岗位必须要求持证上岗,这块内容还是挺重要的,先说说这一类用图表来展现个人技能的,我承认这看起来很好看,好像能够更加直观的看懂求职者的技能水平。但是这个技能水平到底如何?
换位思考一下,你是面试官,我是求职者,你看到我简历上画着这些技能,
你问我“你Excel使用水平怎么样?”
我告诉你:“我的水平有这么高!”
请问我的Excel水平到底如何?是不是懵逼了?
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标准是不一样的,在学渣眼里考60分就算完成任务了,学霸眼里95分才算完成任务,招聘人员完全get不到你的能力。
另外一个雷区,就是对形容词的滥用,这个问题很难说是求职者的责任,还是招聘者的过失,因为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也常常要求求职者精通XXX。
尽管如此,依然建议慎用“精通”这个词汇,除非你的水平能吊打面试官,否则就是强行提高面试的难度,原因同样是因为双方的标准不同。
就像打篮球一样,你觉得能够代表校队打比赛,甚至获得省冠军,可以算精通篮球了,然而面试官的水平可能是打CBA的主力,他眼里的精通或许是NBA级别的。
一些面试官看到简历上写精通,心里可能会想“难道比我还牛逼?”,结果在面试的过程中全力以赴,问一些超难的问题。
第三种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情况,尽管现在取消了一些资格证考试,有些人依然会密密麻麻的写上自己所有的证书,巴不得把小学初中时的三好学生也写上去。
之所以这么做,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不知道对方要招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知道自己需要在简历上写什么。认为这些证书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,所以会把证书通通写上去。
但实际上呢?这些证书对找工作来说有用嘛?只能说跟岗位匹配的是有用的。
如果要从事厨师的工作,那么厨师证就是有用的;如果是做一个酒吧员,显然调酒师证比厨师证有用;如果做的是HR,那这两个证书就都没用了。
证书只写跟岗位匹配的就可以了。
写法其实很简单,实事求是,写一些跟岗位匹配的技能及证书,如果这块比较薄弱,又不希望简历一片空白,可以描述一些兴趣爱好。不论是技能还是爱好,最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,例如:
爱好:读书(平均每个月阅读4本书籍)
技能:Excel(掌握常用的函数公式制作表格),PowerPoint(熟练运用PPT制作动画片)
证书:CET-6(666/710),人力资源资格证四级
◆◆自我介绍◆◆
自我评价的目的是画龙点睛,增加HR对你的好感,增加你面试的几率!
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一定要把你的能力和擅长突出,但尽量减少形容词的使用,直接用确数,不要用概说。
对于应届生:
应届生往往缺乏可以做文章的实际工作经验,因此可以在自我评价中主要讲讲自己的个性、品质、以及想从事的工作。
例:
对文字有着浓厚的兴趣,喜欢互联网工作。
具备独立策划能力,在校期间策划过300+的活动,帮助很多学生成功选择兴趣社团。
参与学校宣传工作,攥写新闻稿,文字功底较强,很多文章发布学校网站新闻,最高阅读量10万+。
有幸入职贵公司,希望1年内独立负责公司运营工作,3年后有能力带领团队。
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人:
自我评价其实更加重要。写得不好的自我评价,往往会成为扣分项。一定要有干货,把你想要标榜的品质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。要符合身份,自己什么样的能力才能符合公司给出的价位,自己能给公司带来什么,竞争优势是什么等等。
例:
2年教育行业从业经历及文案写作经验。
曾负责微信公众号文案撰写,半年内粉丝增加至2W+,有丰富的增粉引流经验。
如果有幸入职贵公司,希望1年内全面负责品牌宣传及线上渠道拓展工作。
以上就是简历的全部内容,当然写完了之后不要忘记检查,一定要避免有错别字,或者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,如果不剔除可能就给HR留下了不好的印象。
【个人简历内容怎么写】相关文章:
社工应聘个人简历 06-11
餐饮个人简历模板范文 06-28
个人简历评价范文(25篇) 03-26
履历个人简历(4篇) 07-26
个人简历排版范例「4篇」 07-20
IT个人简历模板「精选2篇」 07-14
个人简历模板文档「6篇」 07-01
office个人简历模板(5篇) 06-29
2025最新个人简历模板范文 03-25
初级工程师个人简历范文 05-08
社招个人简历怎么写 08-15
销售的个人简历怎么写 08-14
教师个人简历模板(4篇) 05-29
销售个人简历「优秀9篇」 04-06
精美个人简历模板(4篇) 06-18
个人简历模板范文(12篇) 01-13
编导个人简历(精选20篇) 08-13
教师个人简历(精选19篇) 01-13
导游个人简历(通用11篇) 06-21
导游个人简历模板(15篇) 06-21